close


拜訪日期2008.10.12

竹山鎮位於南投縣西南端,是阿里山北稜延伸而成。
「竹海」、「茶山」、「蕃薯園」是本地經濟產業;「竹的工藝、文化古蹟」是此地方人文特色。
天然風光造就南投成為臺灣觀光休閒的好所在,而今日,我出發到竹山大鞍里的天梯風景區......。


到天梯風景區一遊,可先別急著出發。
在此有位熱心的阿伯會幫遊客介紹解說必賞景點,還有正確的行走路線。
臨時惡補一下又何妨,這倒是讓我多瞭解此地的遊玩重點。

才正要起步,舉目在前就是一面顯眼的告示牌:
「往天梯山路崎嶇,來回4公里......」
馬上來個震撼教育,但......年輕人就跟他拼了吧!
既能鍛鍊體力,又能呼吸芬多精,真是健康的運動!@@

下達天梯普遍都是此類木棧道,一路都是下坡,先甘而後苦標準路段。
尤其昨天還騎了長途的自行車運動,腳已經些許酸痛了。
果不其然,走沒幾階,疲累感逐漸湧現,小腿肌開始抗議了。

下至山腰,是較為平坦的山路,路旁則是遍地的竹林。

眼前幾棵竹子正在脫殼,南投的孟宗竹品質優良,附加價值高

竹子生活用途廣、經濟價值高,在文化上別有意義:
舉凡:「梅蘭竹菊」四君子、「松竹梅」歲寒三友......

走過綠色隧道,也走一遭竹林大道吧!

此風景區算是家庭旅遊好所在,一路上除了遊客團,就是一家子攜家帶眷,好不融洽

交叉路口記得順著指標走

看到「注意落石」告示牌代表走的路線是對的,這可是熱心阿伯說的喔~


沿著山壁走,視野突然開闊,
遠方可瞧見兩座橋右上角是終點「玉福橋」;左下則是「梯子吊橋」。
雖看似近在咫尺,實際上還有長長的階梯等著我們,真是一場嚴酷的考驗。


走近些,梯子吊橋越來越近,更令人覺得壯觀

下走到吊橋處的坡極陡,因此也有垂直迴旋的鐵梯輔助。

突然間人潮湧出來,原來已經抵達「天梯」,
許多老老少少因一路體能上的考驗,早已累得汗流浹背,坐在一旁歇息著。

根據吊橋前的石刻記載,這「天梯」的原名是「梯子吊橋」,
是南投縣政府於93年重新開發太極峽谷風景區時,
為改善往太極峽谷途中梯子嶺土地公段崩塌危險路段,避開下切渡河的艱難路程,
而興建的一座橫跨立秋寮溪的有梯子的吊橋,於94年新建完成,
在今年2月前因颱風而封閉,於今年2月1日又重新開放遊客觀光。

為何吊橋還做這些階梯呢?
原因是吊橋兩端高差達20公尺,在行進間無法直接上走,
所以設計的日本技師以208階木棧道梯輔助,打造了這座全長136公尺、
全台首見的「有梯子的吊橋」。

走到中段,往左邊山壁仔細觀察
下圖,請注意中間聳立的樹下有面奇石......。

這面「時鐘石」,時針、分針、秒針,針針分明;
據說是921地震所震出來的奇景。
我的鏡頭拉到極限只能捕捉這般解析度。

由外觀看來,橋身造的穩固,但還是有限制人數,最多一次乘載100人。
走在橋上,我覺得還是會晃,落差又大,有懼高症的朋友可能需要挑戰一下。

繼續深入,有一分叉路,一邊指往「雙龍瀑布」告示牌(我是回程才轉進此處)
途中,有一古步道,我忘了當時是為了什麼而開鑿的,
不過卻讓我想起太魯閣的砂卡噹步道,雖然後者比較美......

幸好還沒進入枯水期,不然可能看不到雙龍瀑布水洩美景

終於來到終點玉福吊橋

之前舊橋因為遭桃芝颱風土石流沖垮,而改建為如今壯觀的玉福橋

從下山到抵達玉福橋前後花上一小時,我的體力早已透支,
拿出剛買的芋頭饅頭+茶葉蛋稍為充飢,補充體力並暫做休息。

走在玉福橋上,別忘了往橋下望:
「一線溪」,因河蝕下切,兩岸峭壁高聳,造成此般景觀。

還有一顆卡在峽谷兩岸之間的巨石「飛來石」。
其實是民國九十年桃芝颱風時大量土石流夾帶而來,
後來滿坑滿谷的土石沖刷而去,卻獨留下這顆巨石。
不過因為兩旁雜草叢生,無法下至平台一窺全貌,還蠻可惜的。

往橋旁叉路走,出發最後一站:「太極峽谷」
可是路況極差,要走下去的就是這一地落石路,
行走時可千萬小心,以免滑倒摔傷。(此圖回程拍的)

走到平台,往兩旁峭壁眺望,注意觀察,此地也有景點喔!
右邊是一排「人面石」,至於在哪兒?容各位自己觀察喔~


經過峭壁......

眼前一片開闊,壯麗的懸崖峭壁景色一覽無遺

可惜抵達時間正逢中午,日光當著頭頂照下,
加上霧氣湧出,使得照片過曝。
三顆巨大落石不偏不倚靠在一塊,或許是早期山崩的產物吧?


這面平台雖然不是化石坪,卻意外的發現這貝殼


回程發現樺蛺蝶(雌),雖然不美麗,
但它是唯一乖乖停在葉上讓我盡情拍照的好蝶@@

回程時,一想到地獄般的連綿長階,心裡有百般無奈,
苦中作樂之餘,開始數著階梯,數著數著總共有1240階;
當然,只算階梯,平地路加上落石路不計在內,
網站曾說:走一遭你就能體會台語俗諺:「一崁到肚臍、二崁到目眉」,
一崁(階)就有著自肚臍到眉毛的高差,路途艱辛可謂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。
無論如何,我也算一遂心願,雖然很自虐。(笑)

臺灣真是「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」的好地方,
地形多變自然資源豐富、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令人驚嘆不已,
有這麼優渥的環境,更需要我們共同去維護、去珍惜,
也希望地方政府能持續保護這塊寶地,能以長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way1001 的頭像
    chiway1001

    走著走著......

    chiway1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