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到西螺總令人聯想到西螺大橋
從西螺大橋延伸到鄰近的延平老街,漫步其中,你也可以體驗一下在地生活文化~
西螺舊名螺陽,位於濁水溪下游
日治時期施行水利防洪計畫,西螺溪成為濁水溪主流,溪中礫石遍佈、沙洲淤積
西螺廣大農地依賴濁水灌溉成為農產豐富的嘉南穀倉
西螺的特產有西瓜、西螺米、醬油、麻薯......
其中以醬油最多,一下交流道接著台一線上販賣醬油的店家是一戶接一戶設立著
來到延平老街可以參觀丸莊醬油,光這條老街
丸莊店家可說是鱗次櫛比,可是要參觀醬油製作工廠
可以來到這家部門(有大瓶醬油裝飾)
裡面有解說員帶領觀光客參觀醬油的製作器具、製作醬油的流程
還有這馬總統親筆簽名的缸
(他最近實在被罵到臭頭,民怨四起;這缸大家可能敬而遠之囉~合照?免了~)
醬油分為數種:黑豆蔭油(先民隨鄭成功傳入)、黃豆(日本式醬油)、速釀(化學醬油)
醬油經過沉澱後,從旁邊小孔接管流出
黑豆經蒸煮冷卻後入麴室加麴種(大約七天)
然後加食鹽入缸發酵180天
這一缸可以盛裝約五打醬油
味道神似濃郁的臭腳味~還不能試嘗需先消毒處理
處理後就是一瓶瓶鹹中帶甘的好味囉~價位依等級從80~300(元/瓶)不等
延平老街上還有個不錯的景點就是 捷發乾記茶莊
如今變身為文化館
綠色那瓶是保溫瓶、旁邊橘色稍稍脫漆的是枕頭
充滿濃濃的古早庭園式建築
樓下店面是以前的茶行,貨品堆放在樓上,開個口可以從此調下貨品
現今的2樓陳列著一幅幅老街街屋的牌面
這延平老街最著名的街屋是一面老鐘樓,而相隔幾戶的齒科(牙醫診所)上還有扇三角櫺窗
可惜現在在整修,無法一覽全貌
可惜這一落沒有導覽不讓你上去參觀
接著靠近濁水溪提岸處有一全台最大的石敢當
特色為上端刻有獅頭,口含寶劍,俗稱獅子咬劍
仔細瞧~泰字下方少一點、石字口上多一點、敢字耳方短一些
何解咧?
石敢當具有消災、解厄、驅風、防水、避邪之用
因位於濁水溪畔,泰字下方是個水字,少它一點當然希冀於洪水少一些
石字多一點,希望河床上的石頭能穩固一些以抗洪
敢中的耳字豎劃短平,也是希望讓石頭齊平、穩固之意
傍晚時刻,可以騎著腳特車道路環繞濁水溪畔,欣賞昏黃時刻西螺大橋的美景
振文書院是雲林縣的三級古蹟
位於興農路與文昌路口,前身為文昌帝君祠,建於1797年(清朝嘉慶年間)
這間位於老街上的福興宮,將近三百年歷史,不過內部新穎,也是西螺一方信仰中心
新興路上的長老教會,成文藝復興風格
格式對稱,不似巴洛克的華麗風貌
走走逛逛也累了,當然五臟廟也該好好慰勞一番
天氣這麼熱,首選當然吃冰先~
可以來這1926年創立的目鏡仔麥芽酥降降火氣啦~!
來這什麼都不懂,點一份超級招牌為先--超級麥芽酥圓仔冰(70元)
食材8+1(綠豆、紅豆、大豆、芋頭、番薯、薏仁、湯圓仔、麥芽酥+一球大大的香草冰淇淋)
滿滿一碗,一口口舀起吃進嘴裡,甜而不膩
底下的清冰是刨的細細綿綿的雪花冰,入口即化
最特別的是賣芽酥了,一開始我還以為是五香乖乖(當這裡是五角冰舖嗎?:p)
小老闆特別推薦將麥芽酥輕擊敲碎拌著湯圓送入嘴裡,最是道地
而小老闆看到我們手上的水果報介紹,還想以15元買下這張報導做簡報收藏
營業時間:8:00~22:00
地址:建興路244號
在觀音街上還有一間已有40多年之久的三角大水餃
水餃(15元/顆)
它的水餃並不像我們一般常吃元寶形狀,而是三角狀
外皮QQ軟軟的充滿彈性,吃起來好似水晶餃
內餡就是滿滿的攪肉+竹筍塊,搭配店家特製的五味醬,鹹甜適中
但是啊~個人覺得味道神似肉圓,
像水晶餃又像肉圓,這真是一顆神奇大水餃阿~~~
而三角大水餃又有個別名為女兒餃,因為世世代代都是由女孩子來經營
營業時間:8:00~20:00
地址:觀音街12號
離三角大水餃沒幾步路遙,有一間荒廢已久的西螺大戲院
既然現在吹起復古風,當地政府更應該好好修建一番讓它再現風華
最後再來廣受好評的老邵小籠包
點一籠小籠包(50元/籠)
肉餡豐富,而且肉質鮮美,令人齒頰留香
可惜吃到這邊,肚子空間也塞滿了
無法介紹再多美食~
營業時間:10:00~凌晨1:30
地址:建興路214號
本來以為老街都是一塊塊石頭路鋪成,想不到延平老街是一條柏油路
這條延平老街應該好好維護,設法回復原貌
上個月探訪捷克的特奇小鎮,他們也是以一棟棟的歷史街屋聞名
並且吸引各地遊客造訪朝聖
讓我深深覺得
台灣歷史雖不悠久,但歷史文化總有它的價值存在,
舉凡荷蘭人入侵、鄭成功開發,再經清朝、日本人殖民
考究歷史,進駐富含當地文化特色的商家,
例如:吃的最吸引台灣人了~美食當前哪個遊客受的了誘惑呢?
我想都會讓人潮不請自來吧~哈哈